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在經營臉書(Facebook)或其他的社群,有人甚至把臉書經營當成可以終身廝守的對象而放棄原本的部落格寫作,不過相信很多朋友最近也都發現了,現在在臉書貼文所得到的粉絲反應及效果已經不比以往,工作熊相信有部份原因是臉書經常更改塗鴉牆上文章出現的優先順序有關,另一個原因是臉書正在流失客群,當社群網站臉書飽和甚至逐漸式微後你又該如何維持你的粉絲呢?
臉書經常更改演算法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已,而是非常頻繁,說得好聽一點是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有更好的互動與使用經驗,但說句難聽的,臉書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使用者可以付費買廣告,讓自己的貼文可以出現在更多人的塗鴉牆上,因為臉書畢竟也要賺錢,而且臉書已經是家美國的上市公司,幫股東們謀取獲利就是其目標,所以更改演算法的遊戲還是會繼續玩下去,如果你還想靠臉書來吸引忠實粉絲,就要有心理準備,每隔一段時間就得痛一次。
其次,你應該也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太使用臉書了,在台灣有很多人已經轉到了Line這類通訊軟體來作為社交及溝通的工具,而減少使用臉書的次數,所以臉書在台灣算是越過巔峰而開始走下坡了。說來也很奇怪,早期人們使用MSN通訊軟體來溝通,後來出現了社交網站(Twitter, Facebook, Plurk),現在又轉回了通訊軟體(Line, WeChart),只能說科技在變,軟體技術及應用如果沒有跟上時代,很快就會被取代。
回到如何經營自己的粉絲,工作熊還是相信「內容為王」的道理,不管傳播媒介如何變化,有內容才能有受眾,而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吸引受眾成為粉絲。
既然「內容為王」,那你就需要一個載体來存放你的內容,再來才是透過傳播媒介來宣傳你的內容,書籤網站(早期的黑米、FunP)、RSS、甚至社群網站(Facebook)都只能算是一種媒介,你可以選擇把自己的內容放在部落格這種載体(最好是自己的網址),也就可以將內容直接放在媒介上來發表,這兩種方法或許短期內看不到什麼太大的差異,但如果你想做長期的,試著想想媒介會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放在媒介上的內容可能因為媒介的興衰而消失,雖然大部分可以搬得出來,但就是得花好大的一番的功夫,有些甚至整個不見,連搬的機會都沒有。
講到最後,重點只有一句話,內容創作者,如果你想做長期,應該自己經營一個網站(最好是自己的網址)來存放發表的內容,然後利用媒介來宣傳內容,這樣不管外面的環境怎麼變,你的內容還是保留在你的手上。
延伸閱讀:
FB的洞察報告有哪些資料可以參考?
如何移除Facebook中被標示名字的照片
如何取消Facebook的好友邀請或知道誰將你移除好友
發佈留言